他脸上带着一抹愧疚,柔声道:”盈盈,母亲已经做主,将孩子记入了婉清名下,从此就是侯府嫡出的大小姐。“
”父亲十分高兴,亲自为孩子取了名字,叫景宁。“
景宁,景宁,我默念了两遍,光明安宁,这里面包含着多么美好的祝愿。
我的女儿,真的成了侯府的掌上明珠。
真好,比起跟着我这个见不得光的娘,现在无疑是最好的结局。
只是,怕是此生,我们都无缘再见了。
裴砚辞绝口不提入府之事,我就知道,能让我苟延残喘地活着,对侯府来说,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。
我哽咽着点头,眼中的泪,如断线的珠子,一颗颗地滚落。
我本就生得纤弱,这几天的煎熬,更显得楚楚可怜,再加上这副隐忍又懂事的模样,让裴砚辞更是怜爱不已。
他上前一步,将我轻柔地搂在怀中:”你且安心养好身子,待一切安稳下来,我让婉清悄悄带了孩子给你看。“
他一挥手,各色鲜亮的衣料首饰流水价地端上来,熠熠生辉,将屋子里映得珠光宝气。
裴砚辞宠溺地哄着我,见我只是流泪,心中愧疚更深,毕竟当时他曾承诺生下孩子就接我入府:”你还有什么想要的,可以告诉我,就算是天上的星星,我也想法给你摘下来。“
我摇了摇头,怯怯地开口:”世子爷待奴好,奴心里都知道。请您给奴找个师傅,女红厨艺都好,奴想学些技艺,以打发漫漫长日。这样忙起来,奴就不会胡思乱想了。“
我如此懂事,没有借机提出过分的要求,让裴砚辞很是高兴,痛快地应了下来。
没过几天,丫鬟就领着一个年约三十来岁的女子来到我跟前。
女子一张容长脸,神态温婉,穿着素净,落落大方地向我介绍自己。
她姓李,来自陇西,十五岁入宫做了宫女,二十年来,一直在尚食监当差,由于厨艺出众,一路做到了掌事姑姑。
前些日子,皇后整理宫务,大发慈悲 将宫中年满二十五岁以上的宫女,俱都放了出来。
李姑姑家中早就没人了,出宫后正无处落脚,被得到消息的裴砚辞聘请了过来。
她说话慢条斯理,应对得体,我一见就生了好感。
李姑姑就这样住了下来。
我坐完月子,田妈妈和刘妈妈就回了侯府。
素日里闲来无事,李姑姑就开始手把手地教我。
她总是柔声细语,极为耐心,在她的悉心教导下,我的厨艺突飞猛进。
昔日只会弹琴下棋的纤纤素手,粗糙了不少。
但我甘之如饴。
我已经看得明白,以前在红袖院擅长的那些技艺,并不足以让我谋生。
而有了女红厨艺,就算日后我离开了裴砚辞,也不至于饿死。
何况,我这副洗手做羹汤的温顺模样,大大地讨了裴砚辞的欢心,他对我越发地好,允我出门游玩。我却仍然安分守己,只是偶尔去城外慈云庵上上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