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姐文学网
当前位置: 王大姐文学网 > 七零反派去下乡 >

《七零反派去下乡》第7章在线阅读

第7章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
自己还把这里当做自己已经生活十几年的地方,所以很多时候很容易遗忘。

以后做事儿的时候得小心,不然很容易出事儿。

“我不去哪儿,找村里人问一问,看谁家编席子,村里总有这种手艺人,到人家家肯定能买到席子。”

张秀梅一听是这个道理。

两个人敲了一户人家。

“谁啊?”

“同志,我们是新来的知青。正在收拾上面的房子,我们想问问咱们村儿谁家编席子呀?想买两张席子,往炕上铺。”

出门儿的大嫂看见他们俩,上下打量了一下。

“你们是新来的知青,长得还真水灵,和我们这大队里的女人不一样。你们要席子呀,我家就有,我男人就是专门编席子的。”

不过人家话说的这里后面不说了。

江小小立马醒悟过来,这年头可不能随随便便说买东西,这可是70年。

你跟人家说买东西,那就是搞投机倒把。

要是被抓住,那可是不得了。

她故意上这家来问,自然是知道这一家编席子最出名。

“大嫂,我们刚到这里,两眼一摸黑。第一个见的人就是大嫂,您一看就像是心善的人。我们实在是没办法,您就帮帮我们。我拿二两红糖跟您换两张席子怎么样?”

江小小出来的时候就知道在这里拿钱买不到东西。

所以兜里揣两包红糖,这是来之前在家里她已经分好的。

红糖可是好东西。

不过红糖是要票的。

一般村儿里人就算是手里有钱,也买不到红糖。

果然一听说有红糖,眼前李二牛家的眼睛一亮。

“那成,姐一看你这丫头就是个精明能干的,咱们有眼缘,一看我就喜欢你。咱互相帮忙,互相帮忙。你们俩在这儿等着,我立马给你们找席子去。”

结果两个人用三包红糖换走了两个席子,还有两个暖水瓶套。

李二牛家的还不遗余力的帮他们介绍,村里各家各户都能换到什么东西。

谁家能做柜子,谁家能淘换来鸡蛋,谁家能淘换来粮食,反正如数家珍,都给他们掉了个底儿掉。

两个人于是又去了王木匠家,和王木匠定了两个炕柜。

又顺带着用一块儿肥皂,换了20个鸡蛋。

两个人在村里转了一圈,满载而归。

就连鸡蛋人家还白送了她们一个装鸡蛋的篮子。

两个人扛着席子往回走,一头就碰到了顾杰。

顾杰看到她们扛着的席子,眼睛也是一亮。

想到他们已经铺在炕上的被褥,那被褥上面现在一拍就一层黄土。

“江小小,你们这席子从哪儿找的?”

江小小指了指李二牛家院子,“就是在那家院子换的,主人家好像是叫李二牛。我们是用红糖换的,你最好是准备东西,人家村民一般不收钱。”

不是不收钱,是大家都小心谨慎,除非跟你关系特别亲近,不然的话,一般人不敢贸贸然就这么做。

言下之意当然是指他们这些知青现在还被当做外来户,人家防人之心肯定有。

“我先帮你们扛回去吧!”

顾杰倒是很大方,人家直接从江小小的肩上,就把席子接了过去。

江小小松口气,自己好久没干过这种体力活。

别看席子看着不重,可是乡下人编的都相当结实。

又沉又重,江小小这小身板儿现在还没有适应回来,现在还是娇生惯养的江小小。

她也没打算矫情,顾杰帮忙,她也给顾杰指了了明路。

这也算是有来有往,大家谁也不欠谁的。

顾杰帮他们把席子扛回了窑洞,而且还帮他们铺上。

收拾好这些人家才走。

刚才看到他们扛席子回来的知青,这会儿也纷纷动了心思。

主要是谁也不想就这么躺在土炕上,实在是脏的慌。

不少知青都回去动心思,看看自己有什么东西能拿出来换。

赵敏和徐雅芝两个人也动了心思。

赵敏翻开自己的行李,她来的时候自己带的东西并不多。

他们家虽然也是工人,可是家里兄弟姐妹太多了。

父母临走的时候,什么东西都只给了一点点。

每一样东西,她自己也有用。

这个也舍不得,那个也舍不得。

算来算去,最终也没舍得拿出一样东西来。

眼珠子转了转,她买不起席子,可是徐雅芝可以。

赵敏觉得徐雅芝比她可有钱多了。

光看徐雅芝下乡来的时候,居然拎了一个皮箱就能知道,家庭条件不一般。

再看一看徐雅芝拿出来的那些东西。

就那被褥,被子起码有七斤棉花重。

他们哪个知青拎得起皮箱?

除了顾杰,就是徐雅芝。

这个女人肯定比自己有钱。

“雅芝,咱们俩一路上,我都把你当成亲姐姐一样,你也看到知青点,就咱们四个女,人家江小小和张秀梅关系铁的很。

咱们两个要是再不团结,那可真的要落单。

我也没东西可以换,要不然你先替我垫上,等大队发钱的时候,我一定还给你。”

这是威逼利诱,也要让徐雅芝把席子给出了。

徐雅芝最看不上赵敏这一套。

听到赵敏这个话,不由得冷笑了一声。

“我妈可没生你这么一个妹妹,你可别在这里,姐姐姐姐的叫。这个姐姐我可当不起。既然你自己没有东西可以换席子,那好我自己搬到隔壁屋去住。

反正咱们这窑洞多,我一个人住也没关系,这里这么多男知青,难不成我害怕晚上出什么事儿吗?实在不行,我也可以找江小小和张秀梅一起搭伙。”

早就想和赵敏分开,要不是赵敏死缠烂打的,硬缠着自己,她才不肯和赵敏一个屋。

说到这里,还真的出去喊人。

“张志刚,能不能帮我个忙?帮我把行李搬到隔壁屋去!”

赵敏一看,徐雅芝来真的,她当然不能让徐雅芝一个人搬得隔壁屋。

自己一个人住得害怕,再说了徐雅芝要真搬走了,自己还能占上什么便宜?

急忙服软。

“好了,好了!我这里还有一两红糖,我拿这个换还不行吗?”

徐雅芝看到赵敏服软也就作罢,反正让她自己一个人住也不现实。

可是江小小他们那个屋太小了,根本挤不下另外一个人。

凑合吧!

她听说后面还会来知青,希望那些知青早一点儿到,自己也能早一点儿脱离眼前这个不知所谓的女人。

大家收拾好,马上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——晚饭怎么办?

大家看过了,窑洞旁边有一间窑洞是灶房。

烧的是土灶。

也有一些简单的锅碗瓢盆儿。

可是他们现在既没粮食,也没东西,做饭肯定是不成。

生产队长自从把他们送到这里,人家再没出现。

他们也没办法找上门去,只能大家先凑合一晚上。

江小小他们把屋子里收拾好,顺带着和张秀梅去旁边的山上捡了一些柴,把灶烧上。

别看这里才十月,实际上在半山腰还是冷的够呛。

烧上土炕,立时之间窑洞里暖和了很多。

江小小拿出筐里跟村里的人换的几个红薯,直接扔进了土炕的灶里面。

把火往里面移了移,这样烤出来的红薯又香又糯。

两个人看了看他们的窑洞,里面居然收拾的非常整齐。

江小小行李里带着的花布,围着窗台儿用钉子钉了一圈儿。

那灰不出出,时不时往下掉土渣的土炕,立刻变得洋气起来。

知青们饥肠辘辘的躺在陌生的窑洞里,很多人的窑洞寒气逼人。

谁让他们没有经验,也没有去捡柴,等天黑了,根本不好往山上去。

因为山上传来了狼叫声,谁还敢出门。

而江小小和张秀梅两个人用火钩子,从灶台里面把两个红薯扒了出来,冒着热腾腾的热气,香气逼人。

张秀梅掰开红薯,“妈呀,这红薯怎么这么香?小小,你这手艺怎么这么好!”

红薯烤的甚至都已经往出流蜜。

张秀梅大大的咬了一口,立刻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神情。

江小小刮一下张秀梅鼻子,“你看看你那副样子,馋成这个样子,咱们以后都会学会烤红薯的!等到以后年年吃红薯吃的你胃里反酸的时候,估计你就再也不会觉得红薯有那么好吃。”

她说的是实话,要知道一个知青一年只能分到270斤粮食,这还是带皮的。

实际上只能分到200斤的粮食。

剩下70斤基本上都是红薯,小米,玉米,绿豆之类的乱七八糟,所有的杂粮掺和在一块儿,凑够70斤。

当然,红薯占大头,红薯基本能占到四五十斤。

可是红薯也不经放,大多数人刚分下来,红薯只能紧着先吃。

烤红薯,蒸红薯,吃到你想吐。

这里环境没有那么好,既不可能有以后的冰箱,知青点这里也没有地窖。

这地窖要他们后来的知青开春儿以后才挖出来,第二年才用的上。

今年的话,就算他们现在有东西,也没有地方可以放。

“咚咚咚!”

“谁啊?”

居然有人敲门。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Copyright 王大姐文学网(wangdajie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 湘ICP备2024053237号-1
本站内容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(Email:2093084860#qq.com,#替换为@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