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股怒气直冲脑门。
我这三个月,每天五点半起床,晚上十二点才睡。
为了节约时间,三餐都是在车上吃的,连厕所里都贴满了单词表。
试卷做了一张又一张,遇到怎么也弄不懂的题目,一边自我怀疑一边流着泪看解析。
中指那里被笔杆磨又红又肿,只能缠着纱布写作业。
一切的一切,却都被周小惠一句话概括为运气好。
对话框里的字打了又删,看着同学们刷屏的“蹭蹭好运”,我的心里酸涩无比。
要说什么呢,说我运气不好,一切都是努力的结果?
真要这么说了,那些没考好的同学会怎么想?
我把群消息设置了免打扰,关闭了手机屏幕。
大学期间,我和周小惠没有再联系过,互相躺在对方的列表里,偶尔朋友圈相互点个赞。
大三那年,我决定考研,学校也举办了一场经验分享会,邀请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们做了宣讲。
不少机构在宣讲会外面打起了广告,为了领取资料,我发了一条集赞朋友圈。
只是赞没集够,却引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。
“宝子,你这是打算考研了吗?”
是周小惠,语气熟稔到让我以为出分那天的事只是我的幻觉。
毕竟相处了那么多年,两家又是邻居,我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熟悉的头像,回复了一个嗯。
对面立刻发来一大堆消息。
“宝子考哪里呀?”
“没别的意思,就是我也打算考研,先问问你考哪里,免得到时候撞车了。【微笑】【微笑】”
我回了一个“我们俩都不是同一个专业”后,对面就再也没有回复了。
第二天晚上,我刷到了周小惠的朋友圈。
“跨专业考研第一天,学了整整16个小时【加油】【加油】”
此后,她每天都会在朋友圈更新自己的考研进度。
“今天13个小时,政治终于学完了第一轮了!【奋斗】【奋斗】”
“五一不回家了,在学校好好学习!!”
“半山腰太挤了,要去山顶看看”
“求一个暑假考研搭子,每天学习时长12小时以下的勿扰【抱拳】【抱拳】”
“英语一82分好像也不是很难嘛哈哈哈!”
“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。”
每条朋友圈都会配上九宫格,下面也会有一些共友评论。
“小惠加油!相信你一定行!”——“谢谢姐妹,一起努力!【奋斗】”
“看着自己7小时的学习时长陷入了愧疚”——“7小时太短了,要想上岸每天必须10小时起步哟。”
“图书馆位置太少啦,慧慧一般在哪里学?”——“一般都是星巴克啦,我觉得那里的白噪声比较适合学习。”
我一开始还会点赞,但后来消息提示实在太多,就选择略过了。
十月下旬,我又收到了周小惠的信息。
“宝子你学校选好没呀,可以说说不?”
“我感觉自己复习得还可以,要不我们报同一个学校算了哈哈。”
这下我是真的惊讶了。
“报名时间都过了,你不知道吗?”
手机屏幕上,“对方正在输入”的字眼显示了好几分钟,我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复。
我心里为她感到可惜,不是圣母,而是同为考研人,我多少能体会一点她的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