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
时光荏苒,又是十年。
我已两鬓微霜,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,但神态安详。
在江南小镇的院子里,我依旧亲手打理着夫君当年为我种下的那片梅林。
梅树愈发粗壮,每年寒冬,依旧会绽放出满树清香。
儿子阿尘,早已不是当年的青涩少年。
他未曾继承将军的爵位,却凭着自己的努力,成了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文官。
他以笔墨为刀枪,以仁政为城墙,在他管辖的一方土地上,延续着他父亲的守护信念。
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。
每年,他都会从任职地归来探亲。
我们母子之间,早已没有任何隔阂。
他会笑着为我讲述任上的趣闻,抱怨哪个地方的乡绅太过顽固,又会兴奋地告诉我,他推行的新政又让多少百姓过上了好日子。
他看着我的眼神,满是孺慕与敬重。
过往那些撕心裂肺的创伤,似乎都已在时光的长河里,慢慢愈合。
婆母已在前几年安详离世了。
临终前,她一直拉着我的手,浑浊的眼睛里,流下最后一滴泪。
她对我说:“若涵,这些年,苦了你了。”
一句话,让我们之间所有的芥蒂,都烟消云散。
这一次,阿尘回来,还带回了一封京中友人的信。
信中无意间提及,当年那个权倾朝野、煊赫一时的沈氏一族,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。
旧日的相府荒草丛生,京城里,再也无人提起这个姓氏。
善恶终有报,天道好轮回。
清明时节,我与阿尘一同去后山祭拜夫君和“追风”。
我们没有哭,只是在墓前,摆上了两壶夫君生前最爱喝的烈酒。
一壶洒在墓前,一壶我们对饮。
阿尘将自己上任后写的第一份民情陈策,在父亲的墓前,一页一页地烧掉。
他轻声说:“爹,您看到了吗?如今国泰民安,海晏河清。”
“您守护的一切,孩儿会继续守护下去。”
有路过的村民,看到这片开得正盛的梅林,好奇地问起是谁所种。
我转过头,微笑着告诉他们:“是一位英雄,为了他心爱的妻子种下的。”
我的语气里,只有淡淡的怀念,再无一丝悲伤。
故事的最后一幕,是我与阿尘并肩走在回家的梅林小径上。
春风和煦,吹过枝头,落英缤纷,洒了我们一身。
我抬起头,看着身旁已能为我遮风挡雨的儿子,他高大的身影,像极了他的父亲。
我的眼中,是前所未有的平静与满足。
我这一生,虽然孤身一人,却终究是在一片废墟之上,为我爱的人,和爱我的人,亲手重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