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电公司领导拒绝用海水降温的理由,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。
作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242位,每年营收超500亿美元的超级企业。
居然因为舍不得造价仅5亿美元的核发电机组。
因为海水这玩意,除了含盐量很高,还有各种的金属成分。
如果灌进核发电机组里面,反应堆基本就可以宣告报废了。
其他的辅助设备,也有很大概率会受到海水的侵蚀,变成废铁。
就因为这个原因,东电的领导想都不想,直接就在电话上拒绝了抢险专家的提议。
挂上电话的一刻,抢险专家整个人都是懵的。
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,居然有人为了省钱而拒绝他们讨论出来的最合理方案。
然而,车队肯定是去不了现场了。
没办法,他们只能在高速上再次开会讨论,要用什么办法给核电站续上电。
很快,他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。
1951的日本,同时成立了两家电力公司,一家国营,一家私营。
其中国营的就是东电公司,私营的叫做东北电力。
恰好,东北电力的总部仙台市,离福岛只有100公里不到的距离。
于是,抢险专家又给出了第二个方案,找东北电力求援。
东电公司的领导一听,笑了。
脸皮这种东西,他不缺啊,打个电话让别人出钱出力,自己还乐得清闲。
很快,东电就联系上了东北电力。
对方听到这种情况,二话不说就组织了一个新的抢险队。
没办法,就在家门口的核电站出事了,谁都怕,处理不好分分钟就是一个核爆炸。
只是,通往福岛的路实在难走,抢险队开着电源车边走边清理障碍,折腾了好几个小时,终于在晚上10点多,赶到了核电站。
吉田带着人又鞠躬,又握手地把东北电力的兄弟带到了事故现场。
正当大家满心欢喜,以为总算得救的时候,意外出现了。
两家公司的业务范围不一样,东北电力抢险队没有遇过这种情况,不知道电源车应该怎么接入冷却系统。
而吉田他们,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演习,操作流程只有总部的专家才清楚。
因为东电公司的领导觉得有前两个应急方案就够了,没必要花钱培训其他的应急方案。
所以,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出现了。
在场的所有人,楞是没有一个人知道电源应该怎么外接。
最后实在没有办法,东北电力的抢险队只能一边给东电公司的抢险专家打电话,一边在图纸上现场学习,如何接电。
前后搞了几个小时,总算在12号凌晨,将应急电源车接入了核电站的冷却系统。
正当抢险队才松了半口气时,新的状况又出现了。
从海啸淹没柴油发电机算起,已经过去快10个小时了。
而吉田等人接在冷却系统上的储电池,最多只能支撑冷却系统运行8个小时。
也就是说,早在一个多小时之前,储电池已经被榨干了最后一丝的电量。
换句话说,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早就失去了作用,冷却用的水已经烧干,必须从新注入新的冷却水。
问题是,反应堆的热量,让冷却系统里面的蒸汽压力超标,冷却水根本注入了不。
好不容易来电了,没有水的冷却系统,依旧无法工作。
这情况让在场的所有人只能杵在原地,干瞪眼。
而为了此事不知所措的人,不止他们。
远在东京的日本政府,此时也炸锅了。
因为,他们遇到的状况,更加离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