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晓峰愣住了,从医20年的自己,竟然被一个刚来3个月的海归博士挤下了主任位置。
「既然你们觉得洋博士更厉害,那我就安心看看小病小痛。」
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道。
一个月来,他推掉所有疑难手术,连会诊都懒得参加。
直到急诊室传来消息:
「陈医生,大事不好了!这个月第五台疑难手术又失败了,那个8岁的孩子...」
陈晓峰愣住了,从医20年的自己,竟然被一个刚来3个月的海归博士挤下了主任位置。
「既然你们觉得洋博士更厉害,那我就安心看看小病小痛。」
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道。
一个月来,他推掉所有疑难手术,连会诊都懒得参加。
直到急诊室传来消息:
「陈医生,大事不好了!这个月第五台疑难手术又失败了,那个8岁的孩子...」
陈晓峰坐在新分配的诊室里,这里位于门诊楼的最角落,连窗户都对着医院的垃圾站。
他机械地接诊着一个又一个普通病人,胃痛、头晕、失眠,这些简单到实习生都能处理的病症。
就在一个月前,他还是神经外科的主任,省内最年轻的脑外科专家。
那是一台震惊全院的手术——一个7岁男孩的脑干肿瘤切除术。
肿瘤位置极其凶险,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。
「止血钳。」陈晓峰的声音在手术室里响起。
助手小杨立刻递上器械。
跟了陈晓峰三年,她早已熟悉他的每一个手术习惯。
「肿瘤边界清晰了。」麻醉师老张说道,「生命体征平稳。」
陈晓峰全神贯注地分离着肿瘤。
20年的经验让他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比。
这种位置的肿瘤,全省能做的医生不超过五个。
十二个小时后,手术成功结束。
男孩的父母跪在地上,泪流满面。
「陈主任,您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!」
「这是我应该做的。」陈晓峰疲惫地笑着。
那时的他,是整个医院的骄傲。
40岁就评上了正高职称,发表SCI论文30余篇,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。
医学院的学生们都以能进入他的团队为荣。
他还记得2004年刚入职时的情景。
医院给他分配了一间破旧的宿舍,墙上贴满了前任住户留下的明星海报。
「小陈,做神经外科要胆大心细。」老主任拍着他的肩膀说,「这可是在人脑子上动刀。」
年轻的陈晓峰充满了斗志。
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,一定能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片天地。
白天跟着老主任查房,晚上就泡在图书馆里啃英文文献。
第一次独立主刀是入职后的第五年。
那是一个脑膜瘤切除术,虽然难度不大,但对当时的他来说意义重大。
「别紧张,就当我不存在。」老主任站在旁边鼓励道。
陈晓峰深呼吸,拿起手术刀。
当刀尖接触到头皮的那一刻,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。
手术非常成功。
患者一周后就康复出院了。
那天晚上,陈晓峰一个人在宿舍里喝了半瓶白酒,对着窗外默默流泪。
那是激动的泪水,也是压力释放后的泪水。
此后的十几年,陈晓峰的成长速度惊人。
2010年晋升副主任医师,2015年破格晋升主任医师,2018年接任科主任。
他主刀的手术成功率高达99%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。
「陈主任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脑外科医生。」
院长赵明曾在省卫健委的会议上这样评价。
家里的书房里,各种奖状证书堆积如山。
妻子李娟经常抱怨:「老陈,你这些破纸片什么时候能收拾一下?」
「这可不是破纸片,这是我的青春。」陈晓峰总是这样回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