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大姐文学网
当前位置: 王大姐文学网 > 历史小说列表>

战国谋主,我于乱世布天局

更新时间:2025-07-19 06:16:04

战国谋主,我于乱世布天局连载中

战国谋主,我于乱世布天局

作者:写书是自愿的分类:历史主角:苏砚潘师男频

写书是自愿的原创小说《战国谋主,我于乱世布天局》人物刻画的很经典,尤其是对主角苏砚潘师等人的描述,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,在作者的笔下非常精彩,小说连载中,一定要去阅读,小说内容讲的是:他本是籍籍无名的书生,一朝穿越,魂落战国,成为齐国弃子,被幽禁魏国江阳郡,病榻待死。苟延残喘之间,他以一纸仓券搅动郡府风云,以一身算计扭转命运棋局。朝堂阴诡,人心如镜,质子、弃子、乱世孤子,他步步为营、谋中藏谋,誓要从局中人,翻作布局者!局从江阳起,棋落诸侯间。敌人不蠢,权臣不傻,反派不跪,情感不水。弱国质子,也能掀起万里风雷!展开

精彩章节试读:

江阳郡署,春寒未散,朝雾弥漫。

苏砚尚未进仓,便听闻一则消息传遍郡中——“章泽参李封一案,未被准奏,回文仍悬。”

原本章泽赴东营巡视,只为调阅旧年粮册,查账补数,却在途中上呈奏章,拟参李封“仓制不明、放纵吏胥、延误上仓”,谁知郡守府尚未批复,消息却已走漏,传至市井。

有人说,这是章泽故意放风,以震慑郡中残余旧势。

也有人说,是李封反设阳谋,故意放出风声,引人议论。

无论真伪,仓中数人却顿时生出警惕。

主账位置,如今已无人敢言轻视。苏砚每日入仓,简伯虽仍冷言,却不敢再露轻蔑之色;虞忠虽未亲近,却屡次将重账交予其批;唯独言如清,仍旧独来独往,时而沉思,时而旁观,偶有只言片语,却都不落痕迹。

苏砚自知,这是“危权”之职。

他越是接近权谋之核,就越明白这不是一场“为善者得赏”的博弈,而是——“最无名者,最易被牺牲。”

仓中暗流涌动,却在第三日彻底爆发。

那日未时,李封府中派来一名主簿,唤作徐蕴,带着郡守手令、文符印帖,宣读:

“因查账事疑,有人托名查仓,暗批风语,意涉郡政,需带主账苏砚入府一问。”

仓内顿时静若死地。

徐蕴面色冷峻,语气温和却不容置喙。言如清第一个抬头,看了苏砚一眼,却未发声。

苏砚起身,淡然一揖:

“愿往。”

他知道,这一刻,终于来了。

三日前的“批语”,章泽不批,却未作声,今日李封借势出手,既可问罪,又可试探;若苏砚退缩,仓中信任尽毁;若苏砚强行抗命,章泽亦难再保。

他随徐蕴而行,走出仓堂,踏上郡署正道。

天光初暖,石阶浮尘,风声犹如刀起,斜斩衣角。

郡守府前厅,李封坐于堂上,青衣而不佩印,案几不设笔墨。

这是“私审”。

苏砚立于阶下,未语。

李封静静看了他片刻,忽而一笑:“你瘦了。”

苏砚不应,只作揖。

“那一场病,听说连命都保不住。如今却能主仓修账,还写出句句惊心的词句……你可真是‘苏砚’?”

他语带试探,却未直接责问。

苏砚低头答:“正是。”

“你那句‘今地不存,则账虚也’,若为戏言,我不计较;若为揭事,我却不能不问。”

苏砚目光沉静:

“郡守之言,砚谨记。”

“那你且说,三年前蓁仓未废,汝阴旧账所录尚属实;你怎敢在其后落下‘账虚’二字?你可知此言若为实,则郡署上下多有失察?若为虚,则你意涉毁人清誉?”

苏砚心中已然有数,抬头一拱手,道:

“砚所批者,非断语,乃探语。”

“探什么?”

“探真。”苏砚道,“郡中有事,自有上官裁断。砚不妄议人,只敢议账;账中若有误,求改;若无误,愿受责。”

李封一怔,随即笑出声来:

“好一个‘只议账、不议人’。你倒聪明得很。”

他将手中印章抛回案上,起身负手而立:

“章泽参我一案,你知否?”

苏砚平静答道:“听闻。”

“你可知,他将你所批诸语,俱封入卷宗?那一纸‘今地不存’,就是你的文字。”

苏砚略一颔首:

“所批皆为实情,字字留有出处;砚未言人,但求自清。”

李封看着他,良久,缓声道:

“苏砚,江阳郡不喜生事者。章泽,也不过是魏王新近提拔的一柄利刀。你要在此谋生,须知如何藏锋。”

苏砚拱手,不卑不亢:

“砚为质子,不敢妄言利器之事。只知人活世间,当求无愧。”

李封面色一冷:“你是质子?”

“那为何可主仓?为何可批政账?为何章泽敢让你议案参官?!”

苏砚依然未动,缓缓答道:

“因砚,不惧死。”

这一句,不是戏言。

他是真不惧死,在穿越而来、睁眼那一刻起,他就知道:

若不敢搏命,便只配等死。

李封凝视他良久,终是一声冷哼,挥袖而去。

“既如此,那便让你再活几日。”

“仓账你接着批,莫再写‘风语’;再有一字惊人,休怪本郡不留。”

苏砚长揖到底:“谨记。”

待其走后,徐蕴上前低声道:

“章使命我言:‘水未净,勿踏深池;人未醒,莫破梦境。’”

苏砚微怔,随即点头。

他明白了:章泽已察觉他试探之意,但还不愿让局彻底翻开。

此时不宜再揭蓁仓旧案;可批,可查,但不能“点破”。

就像一盘棋,不可贸然吃掉对方棋子。对方或许故意示弱,只待你落入陷阱。

离开郡守府后,天已大亮,街上渐热,百姓喧哗声渐起。

苏砚站在高阶之下,看着晨雾散去的江阳街巷,忽而笑了。

“藏锋...也好。”

他低声自语:

“藏不是避,是将锋藏入鞘,只等一击必杀。”

他转身,重新回仓。

回仓当日,苏砚无言。

他未言李封如何发问,也未言章泽是否回应,只照旧坐在主账位上,翻阅新送的账册,一页页写下批语,一笔不漏,却字字含锋。

但仓中其余三人,却各怀心思。

虞忠第一个开口。

他将一卷仓籍掷在案上,沉声道:“这是上月多出的二十石米账,你不是主账么?来批一个。”

苏砚没看他,只翻账自顾批阅。

虞忠冷哼:“怎么,不敢?”

苏砚写完最后一笔,合上账册,才缓缓看向虞忠:“此账既无供货方,也无验仓文,若我批了,便是空印;若我不批,你便说我推责。虞修吏,你到底是想要我查账,还是要我背罪?”

虞忠脸色一变,刚欲发作,简伯却在一旁插话:

“我记得这批账,去年其实就提过一次。那时说是‘因兵急调’,但后来又没人认领。如今却又冒出来一份,真当主账是傻子?”

他说完,看了苏砚一眼,嘴角微动,似笑非笑。

苏砚会意,轻轻一拱手:“多谢简修吏提醒。”

简伯摇头:“我是怕你死得快。”

虞忠冷笑:“主账好气魄,一朝被扶,便敢骑在老吏头上。章使真是慧眼识珠。”

他这话已近乎明讽,但苏砚毫无波澜,淡淡说道:

“我若不批,便是避事;我若批了,便是护错;所以我不会批,但我会附文。”

“附什么文?”虞忠皱眉。

苏砚提笔,在账册空页落字:

“无供无文,账属虚;但见仓不空,实物未缺,或为前调后补,或为旧账未清。若有异动,当查库实,以对数名。”

他写完,举笔而停,望向虞忠。

“你是副仓主,愿随我一道查仓么?”

此言一出,虞忠竟语塞。他本以为苏砚不过书生一介,不会主动下场,谁知对方反客为主,居然要他“共同查仓”。

这若应了,便是同担风险;若不应,便等于默认账目有鬼。

简伯笑了:“去吧,老虞,这可是你给他递的刀。”

虞忠面色阴沉,拂袖而去,不发一言。

次日清晨,苏砚便携章册直入北仓。

此仓为“民粮专仓”,所存粟米大多由地方缴纳,与“军粮、使仓”分属两条线,极少有人过问。

他翻查三批仓封,按册验仓,果真在仓角堆垛下发现一批未入账米袋,封签残缺,却隐有“乙亥年初”字样。

他心中一紧。

乙亥年,正是三年前。

而这批米袋若真属旧藏,则极可能与“蓁仓”有染。

他未声张,命人将此批封存,交由章泽审批,却只留一句话给简伯:

“此账若查,便需查透;若不查,我便认账。”

简伯狐疑:“你当真敢认?”

“我为何不敢?”苏砚平静一笑,“查不得真账,便认虚账,这是你们定的规矩。只不过,我会记下,是谁让我认的。”

简伯不语。

午后,仓署忽来一名陌生老者,自称“郡中簿曹赵史”,衣袍斑驳,却佩着旧式铜章,一进门便道:

“主账何在?我奉郡命,前来查库核封。”

苏砚抬眼打量,未见印牍,但也不动声色,笑道:“赵史远至,有失迎候。仓中在校账目,未请指教所查何项?”

“你批那句‘今地不存’,我不喜。”赵史冷声道,“三年前我还在蓁仓理库,那地儿不是你一笔可以抹去的。”

苏砚心头一震,面上却无惧色:“那便请赵史以旧例正新错,砚愿随学。”

赵史皱眉:“你这小子,不怕我翻你的旧底?”

“请赵史便翻。”苏砚拱手,“若我一笔抹掉了赵史三年旧勤,那是我之过;可若那一仓本就是空的,那我不过是说了句实话。”

赵史盯着他许久,冷哼一声,拂袖而去。

苏砚送其离去,返身落座,心中却已明了:

此人并非真正奉命查账,而是李封试探的又一枚“暗子”。

他若是怕了,便会收笔;若是强了,便会招祸。

可这世上,从无“完美之计”。

真正的谋主,从不指望无祸,而是学会选祸。

他望着桌上的账册,一页页翻过去,手指停在那句熟悉的评注上:

“旧仓为障,三年之账皆虚;若再往前索十页,或可得其人。”

他轻声一笑,念出心中未写下的那一句——

“十页之后,是命;十页之前,是局。”

黄昏时分,仓内渐暗。

苏砚伏案阅卷时,忽有脚步声至,一名年幼仓役匆匆入内,将一封卷简放至案上,低声道:

“是言主吩咐奴送来的,说是‘旧仓库旧账本’,叫主账看时小心些。”

说罢,便低头快步退下。

苏砚取起书卷,一眼便见封口用的是极旧样式的“郡中封火”,而印泥早已干裂,想来并非近年之物。

他心中一紧,随即轻撕封口,缓缓展开。

这并非普通账目,而是一本**“仓役名籍”**,上标“乙亥年末·蓁仓值役”。

眉目之间,名字密密麻麻,俱为三年前蓁仓在籍之人,籍贯、身份、任期、去处,俱有记载,甚至标注是否“结账完清”、“临时调任”。

他迅速翻看,忽然停在一页。

“朱敛,籍贯阳狐,入仓时间:乙亥年十月,任期三旬。去处:不明。”

去处,不明?

此为仓中之大忌。尤其仓役出入军粮仓,若不明去向,便极可能与私运、盗贼、私卖有关。

但此人名字旁,却有一行极细小字迹,以异墨写就:

“已遣还,不录。”

苏砚眉头微皱。

“遣还”与“不录”,乃典籍之矛盾语。

若遣还齐地,便必有交接;若不录,则无凭无证。此言之下,便如将人“从账册上抹去”一般。

而在这本旧籍之后,还有一页残存纸片,被人压在最后。

他轻轻揭开,见其字迹斑驳,隐约可辨“仓中夜祟”、“有贼夜入”、“失米不报”数字,字句凌乱、似为草记。

他眼神一凝。

若连“祟贼”皆录,说明仓中当时确有“夜盗”传言;而这些传言,如今俱被压下,不见于任何正式档案。

“朱敛......夜盗......未报米差......”

他低声重复,脑中已将这些碎片串联——

这朱敛,极可能是‘失米’真正的交接人之一,亦或是‘替死者’。

蓁仓三年前的粮案,根本不是“空仓误记”,而是——

人为销账,后人补错,再人补盖,层层造伪。

这朱敛,或是漏洞起始之处。

次日,苏砚未将名籍上交,而是带着简伯查仓。

北仓后排墙角,有一批标记为“调余之粮”的陈袋,外观皆完,封绳未动。

简伯瞥了一眼,冷声道:“这批去年也见过,说是未用旧米。你也信?”

苏砚却不作答,只蹲下身,从袋底抽出两指米粒,举到阳光下观之——米色发灰,混有极细沙尘。

“若去年之米,为何混沙?仓规明言,凡米入库,先淘三遍,晒干封袋。这批若是新封,怎会如此?”

简伯眼神一动:“你是说——”

“我什么都没说。”苏砚放下米粒,轻声道:“我只是疑惑,三年前的蓁仓旧米,为何还能在账中见到名字?”

简伯盯着他:“你究竟想查什么?”

“真相。”

“还是权力?”

苏砚转头,看着他,神情一如既往的平静。

“若真相能换权力,那便最好;若不能,那也总比,连真相都没人要强。”

简伯半晌无语,忽然低声道:

“章泽不可信,李封亦不可信。你若真想活,别两边都得罪。”

苏砚笑了笑:

“得罪人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,到最后谁都不怕你。”

入夜,他将那份名籍封入一只油布包中,悄然放入偏阁木柜下。阿彤在外打水,看见他略显紧张,低声问:

“公子,可有事?”

“无事。”他温和一笑,“只是想起老家也常查账,翻旧纸也翻得手疼。”

阿彤端着水走过来,递给他:“今儿仓中有没有人欺负你?”

苏砚接过,轻声一笑:“现在欺负我,也得想一想值不值得了。”

阿彤一愣,随即点头笑了:“那公子就是越来越厉害了。”

他未接话,只是仰头喝了一口水,仿佛将满腹心事吞进喉中。

他心知:

这一份“朱敛”的名册,不仅仅是粮案的一角——它极可能通往三年前郡中某场***的真相。

而这风波,也许就是他今日即将陷入的深渊。

但他不怕。

他在现代就是个查资料的书生,埋首纸堆多年。

如今他仍在查,只不过这回,纸下是命,是局,是刀,是权。

是未来。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200

  • 鞋子复杂2025-06-20 19:46:44

    苏砚***于案前,朱敛昏睡在侧,药香与烛烟交织,仿佛又回到了几日前他初醒之时——只不过,今日的他,已非那任人摆布的弃质。

  • 黄蜂合适2025-07-17 10:23:07

    苏砚乘小轿缓缓至章府,潘师亲随其后,不语,只目光警觉。

  • 睫毛膏尊敬2025-07-16 01:54:38

    阿彤悄悄端来晚饭,见他喜怒不露,小心问道:公子……是不是要调任了。

  • 帅气向咖啡豆2025-07-04 07:43:50

    苏砚站在高阶之下,看着晨雾散去的江阳街巷,忽而笑了。

  • 暴躁迎酒窝2025-06-28 19:32:13

    三日前,他从章泽递来的简册中,见过一个名字:董明靖,失踪未归。

  • 忧虑就黑裤2025-07-01 15:02:45

    苏砚却清楚,这并非章泽真正的让步,而是……收网前的回马枪。

  • 默默爱火车2025-07-05 04:30:34

    明日未时前,若你能交出确证,此案我亲自上报。

  • 眼睛无聊2025-06-28 18:01:40

    他示意秦信稍待,自返案边取来一册旧账,道:此账为乙酉年冬月主仓支出,你可知其中哪笔与你所说相合。

  • 诚心踢奇异果2025-07-16 23:41:07

    你记得住这些数目,见得出其中蹊跷,倒不像是病中之人。

  • 寒冷保卫纸鹤2025-06-21 20:53:04

    若仅仅是郡守离署,质子病重,大可让郎中查验、文书报录,何须避人耳目。

推荐小说

Copyright 王大姐文学网(wangdajie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. 湘ICP备2024053237号-1
本站内容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(Email:2093084860#qq.com,#替换为@)